互学互鉴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少妇BBBW性大片_大众养生网
<menu id="kgaqo"><tt id="kgaqo"></tt></menu>
<xmp id="kgaqo">
  • <nav id="kgaqo"><code id="kgaqo"></code></nav>
  • <menu id="kgaqo"><strong id="kgaqo"></strong></menu><nav id="kgaqo"><code id="kgaqo"></code></nav>
    我的位置:主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

    冷庫施工及驗收標準

    發布作者:享寧冷庫設計安裝     閱讀次數:3654    發布時間:2023-03-29 09:07:27    文章來源:上海享寧制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標準《冷庫施工及驗收標準》GB51440-2021



      前言


      1總則


      2術語


      3基本規定


      4土建工程


      4.1材料


      4.2模板工程


      4.3鋼筋工程


      4.4混凝土工程


      4.5鋼結構工程


      4.6地面工程


      4.7砌體工程


      4.8抹灰工程


      4.9內裝飾工程


      5隔汽、保溫隔熱工程


      5.1一般規定


      5.2隔汽工程


      5.3板狀保溫材料


      5.4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材料


      5.5金屬面絕熱夾芯板材料


      5.6冷庫門


      6制冷工程


      6.1一般規定


      6.2制冷設備安裝


      6.3閥門、過濾器、自控元件及儀表安裝


      6.4制冷管道加工、制作與安裝


      6.5制冷系統吹掃與排污


      6.6制冷系統檢查和試驗


      6.7制冷設備和管道的防腐及絕熱


      6.8制冷劑充注及回收


      6.9制冷系統試運轉


      6.10工程驗收


      7設備工程


      7.1電氣與制冷控制系統


      7.2給水排水系統


      7.3供暖、通風、空調和地面防凍系統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前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


      《冷庫施工及驗收標準》的公告


      現批準《冷庫施工及驗收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1440-2021,自2021年12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4.2.2、4.3.3、5.1.3(4)、6.4.1、6.6.3、6.8.6、7.1.6(3)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標準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戶網站(www.mohurd.gov.cn)公開,并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21年6月28日


      本標準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4〕189號)的要求,由華商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完成。


      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國內最新的實踐經驗,參考了國外相關規定,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最后經審查定稿。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土建工程,隔汽、保溫隔熱工程,制冷工程,設備工程。


      本標準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由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負責日常管理,由華商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寄送至華商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外大街99號,郵編:100069)。


      本標準主編單位:華商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編單位:中國制冷學會


      江蘇晶雪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連冷凍機股份有限公司


      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華商國際工程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太古冷鏈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華商億源制冷空調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嘉頓商業工程發展有限公司


      廣州市粵聯水產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約克(中國)商貿有限公司


      基伊埃冷凍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松下冷機系統(大連)有限公司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蓬萊市保溫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國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煙臺市順達聚氨酯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北鵬首豪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海門市雪盾冷凍設備有限公司


      南京天諾冷庫門有限公司


      北鵬建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詹前忠張偉趙彤宇馬進李敏孫立宇陳錦遠李英于連奎馬力平鄧建平楊一凡賈富忠倪黎敏于海陸任傳林劉欣楊明信汪云羅中蔡志勇唐俊杰郭皓毛華仁李憲光陳銳光宋文昕周丹辛波王室元孫崇琴駱江義李忠貴劉印樓何培松姜衛怪劉康寧王衍智楊富華


      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劉長永鐘志鋒司春強寇九貴謝中男田雪野李振偉葉劉亮史振斌金象朱華俊楊萬華李鵬何燦


      1總則


      為使冷庫施工及驗收水平滿足食品冷凍冷藏技術和衛生要求,促進技術進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經濟效益,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采用氨、鹵代烴及其混合物、二氧化碳為制冷劑的亞臨界蒸氣壓縮直接式制冷系統和采用二氧化碳、鹽水等為載冷劑的間接式制冷系統的新建、擴建、改建食品冷庫施工及驗收。


      本標準應與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配套使用。


      冷庫工程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術語


      冷庫工程cold storeengineering


      通過對各類冷庫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線路、管道、設備等的安裝所形成的工程實體。


      冷庫cold store


      采用人工制冷降溫并具有保冷功能的倉儲建筑,包括庫房、制冷機房、變配電間等。


      庫房storehouse


      冷庫建筑物主體及為其配套的樓梯間、電梯間、穿堂等附屬房間。


      穿堂anteroom


      為冷藏間、冰庫、冷卻間、凍結間進出貨物而設置的通道,分為有人工制冷降溫的控溫穿堂和無人工制冷降溫的非控溫穿堂。


      冷間cold room


      冷庫中采用人工制冷降溫房間的統稱,包括冷藏間、冰庫、冷卻間、凍結間、控溫穿堂和控溫封閉站臺等。


      冷藏間cold storage room


      用于儲存經冷卻加工產品的房間。


      制冷機房refrigerating machineroom


      安裝制冷壓縮機組和制冷輔助設備的房間。


      制冷系統refrigeratingsystem


      按照制冷循環,通過管道密封連接,并充注制冷劑,依次連接起來的機械和設備組成的整體,包括原動機在內。


      裝配式冷庫assembly coldstore


      庫房采用金屬面絕熱夾芯板等輕質復合夾芯板作為保溫隔熱及圍護結構,并且現場組裝的冷庫。


      金屬面絕熱夾芯板double skinmetal faced insulating sandwich panels


      由雙金屬面和黏結于兩金屬面之間的絕熱芯材組成的自支撐的復合板材。


      檢驗inspection


      對被檢驗項目的特征、性能進行量測、檢查、試驗等,并將結果與標準規定的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項目每項性能是否合格的活動。


      進場檢驗site inspection


      對進入施工現場的建筑材料、構配件、設備及器具等,按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檢驗,并對其質量、規格及型號等是否符合要求作出確認的活動。


      見證檢驗evidential testing


      施工單位在工程監理(建設)單位的見證下,按照有關規定從施工現場隨機抽取試樣,送至具備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驗的活動。


      復驗repeat test


      建筑材料、設備等進入施工現場后,在外觀質量檢查和質量證明文件核查符合要求的基礎上,按照有關規定從施工現場抽取試樣送至試驗室進行檢驗的活動。


      檢驗批inspection lot


      按相同的生產條件或按規定的方式匯總起來供抽樣檢驗用的,由一定數量樣本組成的檢驗體。


      驗收acceptance


      建筑工程質量在施工單位自行檢查合格的基礎上,由工程質量驗收責任方組織,工程建設相關單位參加,對檢驗批、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及其隱蔽工程的質量進行抽樣檢驗,對技術文件進行審核,并根據設計文件和相關標準以書面形式對工程質量是否達到合格做出確認。


      主控項目dominant item


      建筑工程中對安全、節能、環境保護和主要使用功能起決定性作用的檢驗項目。


      一般項目general item


      除主控項目以外的檢驗項目。


      觀感質量quality ofappearance


      通過觀察和必要的測試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質量和功能狀態。


      返修repair


      對施工質量不符合標準規定的部采取的整修等措施。


      返工rework


      對施工質量不符合標準規定的部位采取的更換、重新制作、重新施工等措施。


      基本規定


      施工現場應有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等技術文件;施工人員均應經過寫其所從事工作相適應的培訓及考核。施工現場應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相應的施工技術標準、施工質量檢驗制度和綜合施工質量水平評定考核制度。


      施工單位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并應配備必要的設備、器具和標識。施工單位開工前應制訂出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及消防制度和相關應急預案,并應根據冷庫工程施工過程中有大量的易燃材料制訂相應的施工現場用火工作審批程序;施現場消防安全除應滿足以上要求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GB50720的有關規定。


      冷庫施工前,應具備下列文件:


      1經有關單位審查通過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及施工圖設計文件;


      2設計單位按施工圖設計文件向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圖紙會審)的記錄文件;


      經監理(建設)單位審查同意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必要的試驗資料。


      3.0.4冷庫工程施工應按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當需要修改設計、材料代換或采用新材料時應經原設計單位同意,并應經監理(建設)單位和相關的政府監管部門確認。


      3.0.5對改建、擴建食品冷庫工程的施工,需改變原建筑結構時,應進行鑒定和安全評價。


      3.0.6冷庫工程所用材料和設備的品種、規格、性能參數和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儲存食品的冷庫工程所用材料和設備應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的要求;工程中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設備及材料。


      3.0.7冷庫工程所用的材料和設備進場時應對品種、規格、質量、外觀和尺寸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和設備包裝應完好,并應有產品合格證書、中文說明書及相關性能的檢測報告;進口產品應按規定進行商品檢驗。


      3.0.8現場組裝的機器或設備,應按制造廠的技術文件和相關要求施行,質量標準不得低于本標準的規定。制冷系統采用的制冷機器、設備、管道、管件、閥門、自控元件、各種計量和檢測器具、儀器、儀表、涂料及保溫隔熱材料應具備生產廠家的產品合格證書,各項指標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計量精度等級應滿足被檢測項目的精度要求。


      3.0.9冷庫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的原材料及產品應進行進場驗收;凡涉及安全、節能、環境保護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產品,應滿足各專業工程施工規范、驗收規范和設計文件的相關規定,并應經監理檢查認可;


      2各施工工序應按施工技術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按相應規定要求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各專業工種之間的相關工序應進行交接檢驗,經監理檢查認可,并應記錄;


      3對于監理單位提出要求檢查的重要工序,應經監理檢查認可,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3.0.10冷庫工程施工及安裝過程中,應對隱蔽工程做記錄,進行必要的檢驗,并應由施工方質檢人員和監理工程師共同簽字確認,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土建主體工程結束并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設備安裝,設備安裝工程應與土建工程緊密配合;管道、設備等安裝及調試宜在建筑裝飾前完成;當同步進行時,應在飾面層施工前完成。


      3.0.11冷庫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應在施工單位自檢基礎上,按照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冷庫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劃分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的規定執行。


      3.0.12檢驗批的質量驗收應包括實物檢查和資料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主控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均應合格;


      2一般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應合格;一般項目當采用計數抽樣時,除本標準各章有專門規定外,合格點率應達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嚴重缺陷;


      3應具有完整的質量檢驗記錄,重要工序應其有完整的施工操作記錄。


      3.0.13分項工程質量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含檢驗批的質量均應驗收合格;


      2所含檢驗批的質量驗收記應完整。


      3.0.14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入


      1所含分項工程的質量均應驗收合格;


      2質量控制資料應完整;


      3有關安全、節能、環境保護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樣檢驗結果應符合相應規定;


      4觀感質量應符合要求。


      3.0.15單位工程質量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含分部工程的質量均應驗收合格;


      2質量控制資料應完整;


      3所含分部工程中有關安全、節能、環境保護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檢驗資料應完整;


      4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查結果應符合相關專業驗收規范的規定;


      觀感質量應符合要求。


      3.0.16冷庫試運轉投產前應防止降溫過快致使其庫房圍護結構及地面產生裂縫,試運轉應緩慢逐步降溫,降溫期間不宜緊閉冷庫門,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土建冷庫試運轉降溫時,冷間室溫在4℃以上時,每天降溫不應超過3℃;當室溫降至4℃時,應暫停降溫,維持4℃溫度5d~7d;室溫在4℃~-4℃時,每天降溫不應超過2℃;室溫降至-4℃以下時,每天降溫不應超過3℃,直至達到設計溫度;


      2裝配式冷庫試運轉降溫時,冷間室溫在4℃以上時,每天降溫不應超過5℃;當室溫降至4℃時,應暫停降溫,維持4℃溫度不少于3d;室溫在4℃以下時,每天降溫的幅度為4℃~5℃,直至達到設計溫度。


      3.0.17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時,應提供下列資料:


      1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洽商記錄;


      2設備和原材料質量合格證書、說明書等技術文件及檢(試)驗報告;


      3工程施工記錄;


      4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5混凝土試件管道、設備系統試驗報告;


      分項、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竣工圖以及其他有關文件和記錄。


      3.0.18建設單位收到工程竣工報告后,應由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監理、施工、設計、勘察等單位項目負責人進行單位工程驗收。


      3.0.19當冷庫工程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時,應按下列規定進行處理:


      1經返工或返修的檢驗批應重新進行驗收;


      2經鑒定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的檢驗批,應予以驗收;


      3經鑒定達不到設計要求,但經原設計單位核算認可能夠滿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檢驗批,可予以驗收;


      4經返修或加固處理的分項、分部工程,滿足安全及使用功能要求時,可按技術處理方案和協商文件的要求予以驗收。


      3.0.20經返修或加固處理后仍不能滿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及單位工程,不得驗收。


      4土建工程


      4.1材料


      4.2模板工程


      4.3鋼筋工程


      4.4混凝土工程


      4.5鋼結構工程


      4.6地面工程


      4.7砌體工程


      4.8抹灰工程


      4.9內裝飾工程


      4.1材料


      4.1.1冷庫工程所用水泥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4.1.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冷庫工程結構,縱向受力鋼筋的性能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4.1.3冷庫工程采用鋼結構時所用鋼材的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本項檢驗按主控項自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中文標志及檢驗報告等。


      4.1.4冷庫工程所用墻體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的有關規定;冷間應使用抗凍性合格的墻體材料,砌體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冷庫設計標準》GB50072的有關規定。


      抽檢數量:每一生產廠家,燒結普通磚、混凝土實心磚每15萬塊,燒結多孔磚、混凝土多孔磚、蒸壓灰砂磚及蒸壓粉煤灰磚每10萬塊各為一檢驗批,不足上述數量時按一批計,抽檢數量為1組。本項檢驗按主控項目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砌體材料和砂漿試塊的試驗報告。


      4.1.5冷庫工程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細骨料的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的有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本項檢驗按一般項目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


      4.1.6冷庫工程砂漿用砂宜采用過篩中砂,并應符合下列規道:


      1不應混有草根、樹葉、樹枝、塑料、煤塊、爐渣等雜物;


      2砂中含泥量、泥塊含量、石粉含量、云母、輕物質、有機物、硫化物、硫酸鹽及氯鹽含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的有關規定;


      3人工砂、山砂及特細砂,應經試配滿足砌筑砂漿技術條件的要求;


      4.1.7冷庫工程配置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其抗凍性要求應符合C30混凝土用砂、石的技術要求;用于配置混凝土、砂漿,以及鋪設砂墊層和油氈保護層的砂、石應堅硬潔凈;地面砂墊層宜用粗砂或中砂,屋面油氈保護層宜用綠豆砂;工程所用砂、石的堆放,不得使泥土、草根等雜質混入;砂、石中雜質較多時應過篩或用清水洗凈,瀝干后使用。


      4.1.8冷庫工程拌制混凝土、拌制砂漿用水的水質,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有關規定。


      檢查數量:同一水源檢查不應少于一次。本項檢驗按一般項目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水質試驗報告。


      4.1.9冷庫工程所用木材,其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結構用木材并應具有產品質量合格證書。所用木材應按有關要求的含水率進行干燥處理;應選用不易翹曲開裂、耐久性好的樹種。冷庫門和吊軌木梁以及擋風板宜用一等紅松或材質相當的杉木;直接與砌體或混凝土接觸的木制構、配件,不外露部分應涂木材防腐油,不得涂煤焦油。


      檢查數量:檢驗批全數。本項檢驗按主控項目檢驗。


      檢驗方法:實物與設計文件對照、丈量,檢查質量合格證書、標識。


      4.1.10冷庫工程所涉及的其他特殊材料,其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的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中文標志及檢驗報告等。


      4.2模板工程


      4.2.1模板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衛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4.2.2模板及支架應根據安裝、使用和拆除工況進行設計,并應滿足承載力、剛度和整體穩固性要求。


      4.2.3模板的安裝應保證工程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對于冷庫內部部分混凝土結構不抹面的情況,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模板的內側面應平整、光滑,符合冷庫內不抹面的清水模板要求。


      4.2.4對跨度大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4.2.5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和預留孔洞均不得遺漏,且位置應準確,安裝應牢固。


      4.2.6在涂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污鋼筋和混凝土接搓處,且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4.2.7底模及其支架拆模要掌握時機,應使混凝土達到必要的強度。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混凝土構件跨度小于或等于8m時的底模及其支架,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75%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對混凝土構件跨度大于8m時及懸臂混凝土構件的底模及其支架,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10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4.2.8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


      4.2.9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結構,應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載;當施工荷載所產生的效應比使用荷載的效應更為不利時,應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


      4.3鋼筋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材料應符合本標準第4.1節的有關要求。


      4.3.2鋼筋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4.3.3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4.3.4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冷庫下程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混凝士保護層最小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表4.3.4的規定。


      注: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于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mm。


      4.3.5鋼筋應平直、無局部曲折。鋼筋的表面應潔凈、無損傷及裂紋。油漬、漆污和鐵銹應在使用前清除干凈。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的鋼筋不得使用。


      4.3.6鋼筋外側保護層宜設置水泥砂漿墊塊或混凝土墊供


      4.3.7防雷接地引下線用鋼筋焊接連接時,應符合電氣專業的施工規定。


      4.3.8施工人員在鋪設好的鋼筋網架上行走或放置重物時,應保證鋼筋網不變形、不位移。


      4.4混凝土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混凝土工程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應符合本標準第4.1節的有關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冷間內配置混凝土的水泥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同品種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同一構件不得使用兩種及兩種以上品種的水泥;所用水泥強度等級不應小于42.5;


      2溫度介﹣40℃以下工作環境混凝土的水泥選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低溫環境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51081的有關規定;


      3溫度介于﹣40℃以下工作環境的混凝土,混凝土不得使用海砂及海水或再生水拌制;


      4溫度介于﹣40℃以下工作環境的混凝土外加劑、摻和料的使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低溫環境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51081的有關規定。


      4.4.2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4.4.3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冷庫工程混凝土結構,結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宜符合表4.4.3的規定。


      注:1氯離子含量系指其占膠凝材料總量的百分比。


      2素混凝土構件的水膠比及最低強度等級的要求可適當放松。


      3有可靠工程經驗時,二類環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降低一個等級。


      4處于0℃以下的冷間、鹽水制冰間等的二b、三a環境中的混凝土應使用引氣劑,并可采用括號中的有關參數。


      5當使用非堿活性骨料時。對混凝土中的堿含量可不做限制。


      4.4.4混凝土宜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進行拌制,拌和時間從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宜小于60s。


      4.4.5混凝土在運輸和澆筑過程中不得加水?;炷翝仓伴g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并應在底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當底層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中對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


      4.4.6對于溫度介于﹣40℃以下工作環境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施工、驗收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低溫環境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51081的有關規定。


      4.4.7與鋼結構、電梯、升降平臺、冷庫門、制冷設備等有關的混凝土工程,預埋地腳螺栓、預埋件、預留洞等應在設備到貨后,經核對地腳螺栓、預埋件、預留洞的位置和數量正確無誤后,方可澆筑混凝土。


      4.4.8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上的油污等應清理干凈;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予堵嚴;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且不得有積水。


      4.4.9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不應大于2m;當澆筑高度大于2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4.4.10混凝土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施工縫的處理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4.4.11無梁樓板混凝土宜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當必須留置時,應征得設計單位同意,施工縫應設置在柱帽邊線外,不得在柱帽邊線范圍內留置施工縫。


      4.4.12澆筑支承無梁樓板的柱時,柱施工縫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的柱頂采用非鉸接時宜將施工縫留在柱頂和柱帽45°折線頂部;柱帽上部混凝土應與樓板一次澆筑;柱帽下部混凝土應與柱一次澆筑。


      4.4.13后澆帶的留置位置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應按施工技術方案進行。


      4.4.14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應保濕養護;


      2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溫度介于﹣40℃以下工作環境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混凝土,敞露的全部表面應覆蓋嚴密,并應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


      5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4.4.15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對已經出現的嚴重缺陷,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并應經監理單位認可后進行處理;對裂縫或連接部位的嚴重缺陷及其他影響結構安全的嚴重缺陷,技術處理方案尚應經設計單位認可,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驗收。


      4.4.16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對已輕出現的一般缺陷,施工單位不得先行處理,應由監理單位檢查后由施工單位按技術處理方案進行處理,并應重新檢查驗收、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面積較小且數量不多的蜂窩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0~1:2.5的水泥砂漿抹平,在抹砂漿之前,應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


      2較大面積的蜂窩、露石或露筋,應按其全部深度鑿去薄弱的混凝土層和個別突出的骨料顆粒,然后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細骨料混凝土堵塞并搗實。


      4.5鋼結構工程


      4.5.1鋼結構工程的制作、安裝及驗收等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結構工程需要修改設計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并應簽署設計變更文件。


      4.5.2鋼結構工程所用鋼材、連接材料和涂裝材料等應具有質量合格證書,并應符合設計要求及本標準第4.1節的有關要求。


      4.5.3施工組織設計應根據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的要求制定。安裝程序應保證結構形成穩定的空間體系,并不應導致結構永久變形。


      4.5.4鋼結構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5、《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1022的有關規定。


      4.5.5建筑物的定位軸線、基礎軸線和標高、地腳螺栓的規格及其緊固應符合設計要求。


      4.5.6基礎頂面直接作為鋼柱的支承面和基礎頂面預埋鋼板或支座作為柱的支承面時,支承面、地腳螺栓(錨栓)位置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5.6的規定。地腳螺栓(錨栓)的螺紋應受到保護。


      表4.5.6支承面、地腳螺栓(錨栓)位置的允許偏差


      注:L為柱腳底板的最大平面尺寸。


      4.5.7剛架柱腳的錨栓應采用可靠方法定位,除測量直角邊長外,尚應測量對角線長度。在混凝土灌注前和灌注后鋼結構安裝前,均應校對錨栓的空間位置。


      4.5.8構件的運輸、卸車、存放應符合下列規定:


      1剛架構件和薄板在運輸時宜在下部用方木墊起,卸車時應防止損壞;成疊的板材從車上吊起時,應確保板的邊緣和端部不損壞;


      2板材搬運時,宜先抬高再移動,板面之間不得互相摩擦;構件起吊時應防止發生屈曲;


      3構件的放置、搬運、組拼和安裝應由專人負責,宜減少材料在現場的搬運次數。重心高的構件立放時,應設置臨時支撐,并應綁扎牢固。


      4.5.9構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安裝順序宜先從靠近山墻的有柱間支撐的兩榀剛架開始。在剛架安裝完畢后應將其間的檁條、支撐、隅撐等全部裝好,并應檢查其垂直度。應以這兩榀剛架為起點,向房屋另一端順序安裝。除最初安裝的兩福剛架外,其余剛架間檁條、墻梁和檐檁等的螺栓均應在校準后再擰緊。


      2剛架安裝宜先立柱子,將在地面組裝好的斜梁吊起就位,并應與柱連接。


      3對跨度大、側向剛度小的構件,在安裝前應確定構件重心,應選擇合理的吊點位置和吊具,對重要的構件和細長構件應進行吊裝前的穩定性驗算,并應根據驗算結果進行臨時加固,構件安裝過程中宜采取必要的牽拉、支撐、臨時連接等措施。


      4在安裝過程中,應減少高空安裝工作量。在起重設備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宜在地面組拼成擴大安裝單元,對受力大的部位宜進行必要的固定,可增加鐵扁擔、滑輪組等輔助手段、應避免盲目冒險吊裝。


      5對大型構件的吊點應進行安裝驗算,并應保障各部位產生的內力小于構件的承載力不產生永久變形。


      6不得利用已安裝就位的構件起吊其他重物,不得在主要受力結構部位焊接其他構件。


      4.5.10鋼結構安裝在形成空間剛度單元并經校正和檢測確認無誤后,應及時對柱底板和基礎頂面的空隙采用細石混凝土二次澆筑。鋼柱基礎下二次澆筑的預留空隙,當柱腳鉸接時不宜大于50mm,柱腳剛接時不宜大于100mm。鋼柱腳安裝時柱標高精度控制,可采用在鋼柱底板下的地腳螺栓上加調整螺母的方法進行。


      4.5.11鋼結構安裝時,應控制屋面、樓面、平臺等的施工荷載,施工荷載和冰雪荷載等不得超過梁、桁架、樓面板、屋面板、平臺鋪板等的承載能力。


      4.5.12剛架柱安裝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表4.5.12的允許偏差。


      表4.5.12剛架柱安裝的允許偏差


      注:H為柱高度。


      4.5.13剛架斜梁安裝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表4.5.3的允許偏差。


      表4.5.13剛架斜梁安裝的允許偏差


      注:H為梁跨中斷面高度,L為相鄰梁跨度的最大值。


      4.5.14根據安裝單元的劃分,主構件安裝完畢后應立即進行檁條、墻梁等次構件的安裝;除最初安裝的兩榀剛架外,其余剛架間檁條、墻梁和檐檁等的螺栓均應在校準后再擰緊;檁條和墻梁安裝時,應及時設置撐桿或拉條并拉緊,但不應將檁條和墻梁拉彎。


      4.5.15檁條和墻梁等冷彎薄壁型鋼構件吊裝時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產生永久變形,并應墊好繩扣與構件的接觸部位;不得利用已安裝就位的檁條和墻梁構件起吊其他重物。


      4.5.16用于固定金屬面絕熱夾芯板的檁條和墻梁面應保證其整體垂直度和平整度;檁條和墻梁面安裝允許偏差標準和檢驗方法應按表4.5.16中的規定執行。


      表4.5.16模條和墻梁面安裝允許偏差標準和檢驗方法


      注:H為夾芯板墻面全高,為來芯板墻面水平長度?!?/p>


      4.5.17鋼結構普通涂料涂裝工程應在鋼結構構件組裝、預拼裝或鋼結構安裝工程檢驗批的施工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鋼結構防火涂料涂裝工程應在鋼結構安裝工程檢驗批和鋼結構普通涂料涂裝檢驗批的施工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


      4.5.18鋼結構防腐涂料、稀釋劑和固化劑等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現行國家產品標準和設計要求。


      4.5.19涂裝時的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應符合涂料產品說明書的要求,當產品說明書無要求時,涂裝固化環境溫度宜為5℃~38℃,相對濕度不應大于85%。涂裝時構件表面不應有結露;每道涂層涂裝后,表面至少在4h內不得被雨淋和沾污。


      4.5.20涂裝前鋼材表面除銹應符合設計要求。處理后的鋼材表面不應有焊渣、焊疤、灰塵、油污、水和毛刺。表面處理后到涂底漆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4h,在此期間表面應保持潔凈,不得沾水、油污。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鋼材表面各種底漆或防銹漆要求最低的除銹等級應符合表4.5.20的規定。


      表4.5.20各種底漆或防銹漆要求最低的除銹等級


      4.5.21涂料、涂裝遍數、涂層厚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涂層干漆膜總厚度在室外應大于150um,在室內應大于125um。


      4.5.22構件表面不應誤涂、漏涂、涂層不應脫皮和返銹。涂層應均勻、無明顯皺皮、流墜、針眼和氣泡。


      4.5.23涂裝完成后,構件的標志、標記和編號應清晰完整。


      4.5.24施工圖中應注朗暫不涂底漆的部位不得涂漆,待安裝完畢后補涂。


      4.5.25涂裝工程驗收應包括在中間檢查和竣工驗收中。


      4.5.26鋼緒構防火涂料的品種和技術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4.5.27防火涂料的涂裝遍數和每遍涂裝的厚度均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防火涂料涂層的厚度不得小于設計厚度。非膨脹型防火涂料涂層最薄處的厚度不得小于設計厚度的85%;平均厚度的允許偏差應為設計厚度的±10%,且不應大于2.0mm。膨脹型防火涂料涂層最薄處厚度的允許偏差為設計厚度的±5%,且不應大于0.2mm。


      檢查數量:按同類構件基數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每一構件選取至少5個不同的涂層部位,用測厚儀分別測量其厚度。


      4.5.28膨脹型防火涂料涂層表面的裂紋寬度不應大于0.5mm,且1m長度內均不得多于1條;當涂層厚度小于或等于3mm時,不應大于0.1mm。非膨脹型防火涂料涂層表面的裂紋寬度不應大于1mm,且1m長度內不得多于3條。


      檢查數量:按同類構件基數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直觀和用尺量檢查。


      4.5.29防火涂料涂裝基層不應有油污、灰塵和泥砂等污垢。


      4.5.30防火涂料不應有誤涂、漏涂,涂層應閉合無脫層、空鼓、明顯凹陷、粉化松散和浮漿等外觀缺陷,乳突應已剔除。


      4.6地面工程


      4.6.1地面工程應包含基層、面層兩部分,劃分應包括以下內容:


      1基層,包括基土、墊層、填充層、找平層、隔離層和保溫隔熱層等;


      2面層,包括水泥混凝土面層、水泥砂漿面層、硬化耐磨面層、自流平面層等。


      4.6.2地面工程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應符合本標準第4.1節的有關要求。


      4.6.3地面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的有關規定


      4.6.4地面下回填基土不應用淤泥、腐殖土、耕植土、凍土、膨脹土和建筑雜物作為填土,填土土塊的粒徑不應大于50mm;基土回填應分層攤鋪、分層壓(夯)實、均勻密實,并應分層檢驗其密實度;填土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的有關規定;壓實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于0.9。


      4.6.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時,各層環境溫度的控制應符合材料或產品的技術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采用摻有水泥、石灰的拌和料鋪設以及用石油瀝青膠結料鋪貼時,不應低于5℃;


      2當采用有機膠粘劑粘貼時,不應低于10℃;


      3當采用砂、石材料鋪設時,不應低于0℃;


      4當采用自流平、涂料鋪設時,不應低于5℃,也不應高于30℃。


      4.6.6冷間地面下設置架空防凍層時,施工及驗收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架空層內的結構基礎埋深應滿足所在地區冬季地基土凍脹和融陷影響對基礎埋置深度的要求;


      2架空層地面下基土應予以壓實,壓實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地面應硬化處理,并應設置排水設施。


      4.6.7冷間地面下設置防凍通風管道時、通風管道的管徑、間距、坡度、坡向的施工及驗收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管節安裝前應將管內清掃干凈,安裝時應使管道中心及內底標高符合設計要求,穩管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管道發生移動的措施;管節之間的連接承、插口應連接牢固;


      2通風管道應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且宜設置在中粗砂層內,管道上、下的中粗砂層厚度均不宜小于100mm,中粗砂壓實系數不應小于0.90。


      4.6.8冷間地面內設置防凍加熱盤管防凍時,管道的管徑、間距、坡度、坡向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符合本標準第7.3節的有關規定。


      4.6.9冷庫工程地面內隔汽層、保溫隔熱層施工及驗收要求應符合本標準第5章的有關規定。


      4.6.10冷庫工程穿越冷間地面保溫層的構件及管道等應按設計要求采取防冷橋措施。


      4.6.11設置地漏或排水溝的房間,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于0.5%;樓(地)面應做防水隔離層,防水隔離層向墻面上返高度不宜小于300mm,防水隔離層不得滲漏,排水的坡向應正確、排水通暢,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的有關規定。


      4.6.12當冷庫工程地面采用鑲邊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并符合下列規定:


      1有叉車運行作用下的水泥類整體面層,在沉降縫、伸縮縫和防震縫處兩側,應設置金屬鑲邊構件;


      2在冷間與穿堂間的冷庫門下水泥混凝土類整體面層處,宜結合伸縮縫設置金屬鑲邊構件;


      3具有較大振動或變形的設備基礎與周圍建筑地面的鄰接處,應沿設備基礎周邊設置貫通建筑地面各構造層的沉降縫(防震縫),縫內應清理干凈,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蓋,并應與面層齊平;


      4地面面層與管溝、孔洞、檢查井等鄰接處,均應設置鑲邊;


      5管溝、變形縫等處的建筑地面面層的鑲邊構件,應在面層鋪設前裝設。


      4.6.13冷庫工程地面保溫隔熱層上的混凝土面層應按設計要求在保溫隔熱工程施工完畢并驗收合格后再鋪設,保溫隔熱工程施工應符合本標準第5章的有關規定;混凝土面層的構造做法及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


      4.6.14冷庫門口地面應按設計要求做好防冷橋及防冷庫門凍結粘黏的施工安裝。


      4.6.15冷庫工程地面混凝土面層宜分段連續鋪筑?;炷撩鎸颖砻鎽诔跄巴瓿赡ㄆ綁汗?。應加強混凝土面層的養護?;炷撩鎸右嗽O置分隔縫,分格縫的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縱橫間距不應大于6m。


      4.6.16冷庫工程地面整體面層應平整,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不應大于5mm;標高允許偏差用水準儀檢查為士8mm;坡度允許偏差用坡度尺檢查不應大于房間相應尺寸的2/1000,且不應大于30mm;厚度允許偏差用鋼尺檢查在個別地方不應大于設計厚度的1/10,且不應大于20mm。


      4.6.17整體面層施工后,養護時間不應少于7d;抗壓強度應達到5MPa后方準上人行走;抗壓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4.7砌體工程


      4.7.1砌體工程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應符合本標準第4.1節的有關要求。


      4.7.2砌體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有關規定。


      4.7.3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應分為三級,并應按表4.7.3劃分。冷庫工程的砌體施工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低于B級。


      表4.7.3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4.7.4冷間內及有凍脹環境條件的區域,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不應采用多孔磚。


      4.7.5冷間內磚砌體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砌體應使用抗凍性合格的墻體材料,承重墻磚砌體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MU20的燒結普通磚,非承重墻磚砌體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MU10的燒結普通磚。


      4.7.6填充墻砌體砌筑,應在主體結構澆筑完成28d后,其承重主體結構檢驗批驗收合格后開始砌筑;填充墻與承重主體結構間的空(縫)隙部位施工,應在填充墻砌筑14d后進行。


      4.7.7砌筑燒結普通磚、燒結多孔磚、蒸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砌體時,磚應提前1d~2d適度濕潤,不得采用干磚或處于吸水飽和狀態的磚砌筑,塊體濕潤程度宜符合下列規定:


      1燒結類塊體的相對含水率宜為60%~70%;


      2混凝土多孔磚及混凝土實心磚不宜澆水濕潤,但在氣候干燥炎熱的情況下,宜在砌筑前對其噴水濕潤;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宜小于30%,其他非燒結類塊體的相對含水率宜為40%~50%。


      4.7.8冷間內砌筑砌體應采用水泥砂漿砌筑,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應低于M7.5。


      4.7.9現場拌制的砂漿應隨拌隨用,拌制的砂漿應在3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在2h內使用完畢。


      4.7.10砌體砌筑的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應正確,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水平灰縫厚度及豎向灰縫寬度應為10mm±2mm;灰縫的飽滿度不得低于90%;豎向灰縫應采用擠漿或加漿方法,不得用水沖漿灌縫。


      4.7.11處于低溫環境下的庫房墻砌體及與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墻砌體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放置2∮6拉結鋼筋,拉結鋼筋應沿墻體水平通長設置;


      2墻砌體頂應與上部框架梁緊密結合,施工中墻頂與上部框架梁接觸處可先留一定空隙,待砌體變形穩定后并至少間隔7d可采用一皮磚或配磚斜砌楔緊。


      4.7.12填充墻與承重墻、柱、梁的連接鋼筋,當采用化學植筋的連接方式時,應進行實體檢測。錨固鋼筋拉拔試驗的軸向受拉非破壞承載力檢驗值應為6.0kN。抽檢鋼筋在檢驗值作用下應基材無裂縫、鋼筋無滑移宏觀裂損現象;持荷2min期間荷載值降低不應大于5%。


      4.7.13冷庫工程所用砌塊的品種、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規格一致;冷間內砌筑的墻體應注意保證冷庫工程保溫隔熱層的整體連續性,不得損壞冷庫工程隔汽層及保溫層。


      4.7.14設計要求的墻上孔洞、溝槽和預埋件,應在砌筑時預留出或埋設,位置應準確。冷庫墻體砌筑完后,不得再行砍鑿。


      4.8抹灰工程


      4.8.1一般抹灰程可分為普通抹灰和高級抹灰,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按普通抹灰驗收。


      4.8.2抹灰工程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應符合本標準第4.1節的有關要求。


      4.8.3抹灰工程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的有關規定。


      4.8.4冷間內墻面抹灰應采用水泥砂漿,強度等級應滿足設計要求且不應低于M7.5。


      4.8.5抹灰工程的墻面、樓(地)面和頂棚,應采用便于清掃的構造及工藝;設計應有防撞水泥混凝土護墻踢腳,護墻踢腳底部圓弧及頂端斜坡的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圓弧半徑不宜小于50mm,斜坡不宜小于45°,斜坡與墻面之間的縫隙應采取防收縮的密封措施。


      4.8.6外墻抹灰前應先安裝門窗框,內墻抹灰前宜先安裝門窗框等,并應用瀝青麻絲等材料將墻上的施工孔洞及穿墻管道或管道絕熱層木套周圍縫隙堵塞密實;室內墻面、柱面和門洞口的陽角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采用1:2水泥砂漿做暗護角,高度不應低于2m,每側寬度不應小于50mm。


      4.8.7抹灰工程應分層進行。當抹灰總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時,應采取加強措施。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表面的抹灰,應采取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當采用加強網時,加強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


      4.8.8抹灰層與基層之間及各抹灰層之間應黏結牢固,抹灰層應無脫層、空鼓,面層應無爆灰和裂縫。


      4.8.9各種砂漿抹灰層,在凝結前應防止快干、水沖、撞擊、振動和受凍,在凝結后應采取措施防止沾污和損壞。水泥砂漿抹灰層應在濕潤條件下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小于7d。


      4.9內裝飾工程


      4.9.1冷庫工程的內裝飾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裝飾裝修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的有關規定


      4.9.2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配制所用的原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聚合物乳液的外觀質量應均勻,無顆粒、異物和凝固物,固體含量應大于45%;


      2水泥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水泥;


      3砂宜采用細砂,含泥量不應大于1%;


      4水應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


      5增強纖維宜采用短切聚酯或聚丙烯等纖維。


      4.9.3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的物理性能應符合表4.9.3的要求。


      4.9.4抹面膠漿性能指標應符合表4.9.4的要求。


      4.9.5耐堿玻纖網格布性能應符合表4.9.5的要求。


      表4.9.3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物理性能


      注:試驗方法中的標準包括現行行業標準《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JC/T984和《砂漿、混凝土防水劑》JC474。


      表4.9.4抹面膠漿性能指標


      注:試驗方法中的標準為現行行業標準《膨脹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JG149。


      表4.9.5耐堿玻纖網格布性能


      注:試驗方法中的標準包括現行國家標準《增強制品試驗方法第3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GB/T9914.3、《增強材料機織物試驗方法第5部分:玻璃纖維拉伸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的測定》GB/T7689.5。


      4.9.6壓型金屬板飾面的壓型鋼板基板公稱厚度不應小于0.5mm,壓型鋁合金板基板公稱厚度不應小于0.9mm。


      4.9.7保溫隔熱層表面刮抹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時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的厚度宜為5mm。


      4.9.8保溫隔熱層表面的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抹面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施工應在保溫隔熱層檢驗合格并清掃干凈后進行。


      2施工時不應損壞已固化的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隔熱層。


      3配制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應按照配合比,做到計量準確,攪拌均勻。一次配制量應控制在可操作時間內用完,且施工中不得加水。


      4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抹面層,應分2遍~3遍刮抹完成。


      5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硬化后宜采用干濕交替的方法養護。在潮濕環境中可在自然條件下養護。


      4.9.9保溫隔熱層表面噴涂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噴涂的抗裂聚合物水泥砂漿應完全覆蓋保溫隔熱層,厚度應均勻,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不應大于5mm。


      4.9.10保溫隔熱層表面采用抹面膠漿時的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主要做法包括刷界面劑層、耐堿玻纖網格布增強抹面層、飾面層等組成。


      4.9.11保溫隔熱層表面采用抹面膠漿時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抹面層應按普通型為3mm~5mm,加強型為5mm~7mm進行厚度控制。飾面層的材料宜采用柔性膩子和彈性涂料。


      4.9.12保溫隔熱層表面采用抹面膠漿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硬泡聚氨酯表面固化并驗收后,應及時均勻噴(刷)涂界面劑;


      2抹面膠漿施工應先刮涂一遍抹面膠漿,然后橫向鋪設耐堿玻纖網格布,網格布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壓貼密實,不得有空鼓、皺褶、翹曲、外露等現象,最后應再刮涂一遍抹面膠漿;


      3墻面加強型抹面膠漿,應在先鋪一層加強耐堿玻纖網格布的基礎上,再滿鋪一層標準耐堿玻纖網格布;加強耐堿玻纖網格布在墻體轉角及陰陽角處的接縫應搭接,搭接寬度不得小于200mm;在其他部位的接縫宜采用對接;


      4頂棚普通型抹面膠漿,應采用標準耐堿玻纖網格布滿鋪,耐堿玻纖網格布的接縫應搭接,搭接寬度不宜小于100mm。在門窗洞口、管道穿墻洞口、勒腳、等保溫系統的收頭部位,耐堿玻纖網格布應翻包,包邊寬度不應小于100mm。


      4.9.13庫房冷間內保溫隔熱層表面采用砌體護墻或墻裙加抹灰罩面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我,砌體護墻及抹灰施工及驗收應符合本標準第4.3節、第4.8節的有關規定。


      4.9.14庫房冷間內保溫隔熱層表面采用壓型金屬板飾面的板材、板型、厚度、做法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符合下列施工要求:


      1在基層隔汽層施工完成后,應按設計要求間距安裝預埋專用錨桿


      2在錨桿安裝完成后,對破壞的隔汽層應及時修補并應滿足隔汽要求;


      3施工保溫隔熱層驗收合格后,應安裝固定壓型金屬板的檁條,檁條安裝的平整度應滿足壓型金屬板的安裝要求;


      4安裝的壓型金屬板應外觀平整。


      4.9.15庫房冷間內壓型金屬板縱向搭接應在檁條上可靠搭接,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于120mm;對庫房冷間內墻體高度不大于6m時壓型金屬板不宜搭接,宜采用整板。


      4.9.16壓型金屬板與模條連接時,螺釘或拉鉚釘中心距不宜大于300mm;壓型金屬板端部和搭接部位連接螺釘或拉鉚釘的間距宜加密;螺釘或拉鉚釘間的間距應規則、統一,并應保持一條直線滿足驗收的觀感質量。


      4.9.17壓型金屬板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頂棚壓型金屬板安裝的直線度允許偏差不大于L/800且不大于25m;


      2墻體壓型金屬板安裝的垂直度允許偏差不公于H/800且不大于25mm。


      4.9.18庫房冷間內涂飾工程施工及驗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的有關規定執行。


      5隔汽、保溫隔熱工程


      5.1一般規定


      5.2隔汽工程


      5.3板狀保溫材料


      5.4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材料


      5.5金屬面絕熱夾芯板材料


      5.6冷庫門


      5.1一般規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隔汽、保溫隔熱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411、《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的有關規定。


      5.1.2隔汽、保溫隔熱工程的施工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


      5.1.3隔汽、保溫隔熱工程施工現場應按有關規定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隔汽、保溫隔熱工程施工現場的高溫或明火作業應經批準;


      2在隔汽、保溫隔熱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按相關要求,對施工現場消防措施做出明確規定;


      3可燃、難燃的隔汽及保溫材料施工應分區段進行,各區段應有防火措施;


      4可燃、難燃的隔汽及保溫材料現場存放、運輸、施工應遠離火源;露天存放時,應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蓋;


      5設備安裝等需電焊作業等工序宜在保溫材料施工前進行;確需在保溫材料施工后進行的,應在電焊部位的周圍及底部鋪設防火毯等防火保護措施;


      6不應直接在可燃、難燃隔汽、保溫材料上進行防水材料的熱熔、熱黏結法施工;


      7施工用照明等高溫設備靠近可燃、難燃保溫材料時,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


      電氣線路穿過可燃、難燃的隔汽及保溫材料時,應采取穿管等防火保護措施;


      聚氨酯等保溫材料進行現場發泡作業時,應避開高溫環境;施工工藝、工具及服裝等應采取防靜電措施;


      隔汽、保溫隔熱工程施工作業工位應配備消防滅火器材。


      5.1.4隔汽、保溫隔熱工程應為單位建筑工程的一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隔汽、保溫隔熱分項工程可劃分為地面、墻體、樓板、頂棚、屋面等隔汽、隔熱工程等。主要驗收內容應包含隔汽、保溫隔熱材料,隔汽、保溫隔熱施工等。


      2隔汽、保溫隔熱工程應按照分項工程進行驗收。當隔汽、保溫隔熱分項工程的工程量較大時,可將分項工程劃分為若干個檢驗批進行驗收。


      3當隔汽、保溫隔熱工程驗收無法按照上述要求劃分分項工程或檢驗批時,可由建設、監理、施工等各方協商進行劃分。但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標準和驗收記錄均應遵守本標準的規定。


      4隔汽、保溫隔熱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的驗收應單獨填寫驗收記錄,驗收資料應單獨組卷。


      5.1.5冷庫工程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及所用保溫隔熱材料的表觀密度或干密度、導熱系數、抗壓強度、閉孔率、吸水率、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5.1.6保溫隔熱材料進入施工現場時,應對材料的導熱系數、表現密度或干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進行復驗。


      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品種的產品,當單位工程建筑面積在20000㎡以下時各抽查不少于3次;當單位工程建筑面積在20000㎡以上時各抽查不少于6次。


      5.1.7先做隔汽層的保溫隔熱工程施工,應在隔汽工程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質量檢查、隱蔽工程驗收和檢驗批驗收,施工完成后應進行保溫隔熱工程的分項工程驗收。


      5.1.8保溫隔熱層的基層應潔凈、堅實、平整和干燥,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有關規定。


      5.1.9保溫隔熱工程施工前,對于采用相同保溫隔熱要求設計的房間和構造做法,應在現場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藝制作樣板間或樣板件,經有關各方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


      5.1.10保溫隔熱工程的施工作業環境和條件,應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宜選擇在有良好氣候條件的季節或時間進行,并應避免在酷熱、冰凍、大風及雨、雪、霜、霧等條件下進行而影響施工質量。


      5.1.11保溫隔熱材料在施工使用時的含水率應相當于該材料在當地自然風干狀態下的平衡含水率,否則應采取降低含水率的措施。


      5.1.12保溫隔熱材料不宜采用松散型材料;但對于舊冷庫的保溫隔熱更新改造若仍采用松散保溫隔熱材料,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墻體采用松散保溫隔熱材料時,灌裝前應將散落在外墻與內襯墻之間的砂漿、磚頭等雜物清除干凈,不應破壞隔汽層。


      2墻體采用稻殼作保溫隔熱材料時,每灌裝500mm時應分層拍實,墻上開門留洞處應填滿。對局部灌裝不到處,宜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裝稻殼后填實。稻殼灌填后應隨時檢查,對沉陷部位應及時補充。


      3墻體采用松散膨脹珍珠巖做保溫隔熱材料時,宜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裝膨脹珍珠巖,然后將包裝袋分層碼填。碼填時應按砌磚要求,相互錯縫搭接、并壓實,沉陷部位應及時補充。


      4地面采用爐渣做保溫隔熱材料時,應分層鋪實。鋪設時每次虛鋪應為200mm,壓實至160mm。所用松散爐渣粒徑宜為10mm~40mm。爐渣下隔汽層的保護層宜用細爐渣,粒徑應小于10mm。爐渣應過篩、晾干,不應有煤塊、雜物。


      5地面采用瀝青膨脹珍珠巖做保溫隔熱材料時,應分層鋪實。冷卻后的試塊抗壓強度不應小于0.05MPa,在正常氣溫條件下,下層瀝青膨脹珍珠巖施工完畢24h后方可進行上層施工。熱導率不應大于0.069W/(m·K)。


      5.1.13設備專業管道、電線(纜)穿越冷間的保溫墻體時,與墻體間的孔隙應按設計要求做好連續的保溫隔熱、隔汽及防火封堵。


      5.1.14穿越保溫隔熱層的結構構件和預埋件等宜在保溫隔熱層施工前預先安裝完畢,保溫隔熱層兩側若有溫差時,應按設升要求做好隔斷冷橋與隔汽的處理措施。


      5.1.15保溫隔熱材料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防潮、防水和防火等措施。


      5.1.16保溫隔熱施工現場應設置明顯的防火標志;施工需要采用明火時,應向工程負責人或工地安全生產部門申報,經批準后才可實施。施工時應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動火現場應有專人監護。


      5.1.17保溫隔熱層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保溫隔熱層與基層之間、各構造層之間的黏結應牢固,縫隙應嚴密,表面應平整。


      5.1.18地面和樓面保溫隔熱分項工程檢驗批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檢驗批可接施工段或變形縫劃分;


      2當面積大于200㎡時,每200㎡可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200㎡地應為一個檢驗批;


      3不同構造做法的地面節能工程應單獨劃分檢驗批。


      5.1.19墻體和頂棚保溫隔熱工程驗收的檢驗批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相同材料、工藝和施工做法的墻面,每500㎡面積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500㎡也應為一個檢驗批;


      2檢驗批的劃分也可根據與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與驗收的原則,由施工單位與監理(建設)單位共同商定。


      5.1.20屋面保溫隔熱工程驗收的檢驗批劃分,應按保溫隔熱面積每100㎡抽查1處,每處應為10㎡,且不得少于3處。


      5.1.21金屬面絕熱夾芯板保溫隔熱工程驗收的檢驗批劃分,應按表5.1.21中的規定執行。


      5.2隔汽工程


      5.2.1隔汽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的有關規定。


      5.2.2冷庫隔汽工程隔汽層的材料品種、性能、厚度及構造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隔汽材料應包含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使用說明書。


      5.2.3隔汽層材料應具有良好抗蒸汽滲透性、防水性和防潮性,化學性能穩定、無毒且耐腐蝕,并不會腐蝕或溶解絕熱層和保護層材料;應選擇使用溫度范圍大,夏季用不軟化、不起泡和不流淌,冬季用不脆化、不開裂和不脫落的材料。


      5.2.4隔汽層材料的性能、規格與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


      5.2.5隔汽層的基層表面應平整。當為水泥類時,應堅實、平整、潔凈和干燥,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有關規定。不得有空鼓、裂縫和起砂等缺陷;基層表面搓平或壓光應根據隔汽層材料的要求進行。


      5.2.6隔汽工程的施工,應在主體或基層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質量檢查、隱蔽工程驗收和檢驗批驗收,施工完成后應進行隔汽工程的分項工程驗收。


      5.2.7卷材、涂料隔汽工程的施工,宜選擇在有良好氣候條件的季節或時間進行。


      5.2.8隔汽工程施工前,對于采用相同隔汽要求設計的房間和構造做法,應在現場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藝制作樣板間或樣板件。經有關各方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


      5.2.9隔汽層的基層在墻面、地面、樓面、頂面、柱相鄰的轉角部位處宜做成圓弧形;圓弧半徑不宜小于50mm。


      5.2.10隔汽層的鋪貼(涂刷)層數及施工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隔汽層在墻面、地面、樓面、頂面、柱相鄰的陰陽角和管道穿過樓、地面的根部各面均應鋪貼(涂刷)300mm以上附加層,附加層應選用同質隔汽材料。


      5.2.11穿過隔汽層的管線、結構構件和預埋件等周圍應封嚴,轉角處應無折損;隔汽層凡有缺陷或破損的部位,均應進行返修。


      5.2.12隔汽層采用自粘卷材時應滿粘,采用非自粘卷材時宜空鋪,卷材搭接縫應滿粘,搭接寬度不應小于80mm,且搭接縫應及時壓實,不得有皺褶、空鼓、氣泡、翹邊及封口不嚴等缺陷;隔汽層采用涂料時,涂刷厚度及遍數應符合設計要求,且涂刷應均勻并不應有露底現象。


      5.2.13在水泥類找平層上鋪設卷材類、涂料類隔汽層時,表面應堅固、潔凈、干燥。鋪設前應涂刷基層處理劑?;鶎犹幚韯捎门c卷材性能相容的配套材料或采用與涂料性能相容的同類涂料的底子油。


      5.2.14鋪貼卷材前應先彈線試鋪。上、下兩層及相鄰兩幅卷材的搭接縫均應錯開,但不宜相互垂直鋪貼。


      5.2.15卷材隔汽層應鋪設平整,卷材搭接縫應黏結牢固,密封應嚴密,不得有扭曲、皺褶和起泡等缺陷。


      5.2.16涂膜隔汽層應黏結牢固,表面平整,涂布均勻,不得有堆積、起泡和露底等缺陷。


      5.2.17當隔汽層先于現場噴涂或灌注硬質聚氨酯泡沫保溫隔熱層施工時,隔汽層不應選用熱熔性材料。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不可作為隔汽層使用。


      5.2.18隔汽層采用聚氨酯氰凝材料時,聚氨酯氰凝的性能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的有關規定;聚氨酯氰凝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泥混凝土內基層表面應牢固、平整、潔凈、干燥,不得有空鼓、裂縫和起砂等缺陷;


      2施工現場嚴禁煙火,應注意空氣流通;施工時的環境溫度宜為15℃~35℃;


      3現場施工時可采用滾筒、毛刷或噴涂等均勻涂刷在基層表面上;刷涂不應少于兩道,每道施工的間隔時間不應小于12h,第一道濃度宜小,第二道濃度宜大;


      4現場施工質量應達到與基層粘接牢固、表面平整均勻,不得出現漏點、堆積、室鼓或起泡等缺陷;


      5隔汽層施重完成后,在進行后道工序時,應注意保護已完工的氰凝隔汽防潮層。


      5.2.19隔汽工程驗收的檢驗批劃分,應按隔汽層面積每100㎡抽查1處,每處應為10㎡,且不得少于3處。


      5.3板狀保溫材料


      5.3.1板狀保溫隔熱材料其品種、規格、性能及質量等應符合設計要求,進入施工現場的板狀保溫隔熱材料應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和進場檢驗報告。


      5.3.2板狀材料保溫隔熱層的施工方法及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厚度可采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進行檢驗;正偏差可不限,但不應影響正常的使用功能要求;負偏差總厚度不應大于2%,且不應大于3mm。


      5.3.3板狀材料保溫隔熱層采用干鋪法施工時,保溫隔熱材料應緊靠在基層表面上,基層表面不得有脫層、空鼓、裂縫、粉化、起皮、爆灰等現象,保溫隔熱材料應鋪平墊穩;分層鋪設的板塊之間的接縫應上下層相互錯開,板縫間應擠緊,板間縫隙應采用同類材料的碎屑嵌填密實,表面應平整。


      5.3.4板狀材料保溫隔熱層采用粘貼法施工時,保溫隔熱材料應緊靠在基層表面上,基層表面不得有脫層、空鼓、裂縫、粉化、起皮、爆灰等現象,膠黏劑應與保溫隔熱材料的材性相容,并應貼嚴、粘牢;分層鋪設的板塊上下層接縫應相互錯開,避免上下層形成通縫,板狀材料保溫隔熱層的平面接縫應擠緊拼嚴,超過2mm的縫隙應采用相同材料板條或片填塞嚴實。


      5.3.5板狀保溫隔熱材料采用機械固定法施工時,應選擇專用螺釘和墊片;固定件與結構層之間應連接牢固,墊片應與保溫隔熱層表面齊平。對于專用螺釘應采取隔斷冷橋的處理措施。


      5.3.6板狀材料保溫隔熱層接縫高低差的允許偏差為2mm,應采用直尺和塞尺檢查進行檢驗;表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5mm,應采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進行檢驗。


      5.3.7板狀材料保溫隔熱層完成后。,應及時進行保溫隔熱工程的分項工程驗收。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做保護層。


      5.4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材料


      5.4.1現場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系統可由硬泡聚氨酯保溫層、抹面層或飾面層組成。抹面層或飾面層可為涂料、飾面砂漿或彩鋼板。


      5.4.2噴涂硬泡聚氨酯所用原材料的質量及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行業標準《噴涂聚氨酯硬泡體保溫材料》JC/T998的有關規定。進入施工現場的原材料應具備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并應對其進行必要的計量。


      5.4.3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的施工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應進行技術交底。


      5.4.4噴涂硬泡聚氨酯時現場應做好各項防護工作,應有防火、防風、防雷、防潮、防觸電等措施,并應有各種安全標識。施工作業中應加強安全檢查,做好施工人員的勞動保護。


      5.4.5噴涂硬泡聚氨酯的施工環境溫度宜為15℃~35℃,空氣相對濕度應小于80%,風速應小于5m/s;不應在雨天、雪天的露天環境施工。


      5.4.6保溫隔熱層施工前應對噴涂設備進行調武,并應制備試樣進行硬泡聚氨酯的性能檢測。


      5.4.7噴涂硬泡聚氨酯時噴嘴與施工基面的間距應由試驗確定,噴涂時噴槍頭移動的速度要均勻,發泡厚度、密度應均勻一致。


      5.4.8噴涂硬泡聚氨酯整體保溫隔熱材料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噴涂前應嚴格檢查隔汽層與墻面、地面基層粘接情況,發現剝離部分應重做;


      2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噴涂前應對不噴涂的表面應進行覆蓋或保護;


      3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嚴禁煙火、高溫、焊接或電火花,同時應有良好的通風環境;


      4每日噴涂工作告一段落后,應派專人進行檢查。


      5.4.9噴涂硬泡聚氨酯的一個作業面應分層噴涂完成,每層厚度應為15mm~35mm;上層硬泡層基本硬化后,才可噴涂下一層;當日的作業面應當日連續噴涂完畢。噴涂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噴涂厚度;一個作業面噴涂完成后,不應隨意在硬泡聚氨酯體上穿刺,不得試燒。


      5.4.10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隔熱層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應有負偏差;正偏差可不限,但不應影響正常的使用功能要求。應采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進行檢驗。對噴涂后厚度不足及不平整的部位應及時進行補噴修補。


      5.4.11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隔熱層應分層噴涂,黏結應牢固,表面應平整,表面平整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表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10mm,并應采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進行檢驗。


      5.4.12硬泡聚氨酯噴涂后20min內不應踩踏;噴涂完畢后的保溫層陳化時間不應小于48h,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隔熱層完成并達到陳化時間后,應及時進行保溫隔熱工程的分項工程驗收。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做保護層。


      5.5金屬面絕熱夾芯板材料


      5.5.1金屬面絕熱夾芯板保溫系統可由支撐固定結構、夾芯板、緊固件、密封材料、輔件等組成。


      5.5.2金屬面絕熱夾芯板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現行標準《組合冷庫用隔熱夾芯板》JB/T6527、《建筑用金屬面絕熱夾芯板》GB/T23932的有關規定。進入施工現場的金屬面絕熱夾芯板應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和進場檢驗報告。


      5.5.3金屬面絕熱夾芯板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可采用尺量檢查進行檢驗;厚度小于或等于100mm時,允許偏差為±1mm;厚度大于100mm時,允許偏差為±2mm。


      5.5.4金屬面絕熱夾芯板安裝前,施工單位應按施工圖紙的要求和該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編寫具體詳細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包含夾芯板排板布置圖,固定夾芯板的支撐固定結構布置圖。


      5.5.5現場存放的夾芯板應有防火、防風、防雨水措施,并應遠離熱源、火源。


      5.5.6金屬面絕熱夾芯板、緊固件及輔件與基礎、主體結構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金屬面絕熱夾芯板端頭與基礎、主體結構連接的外露保溫芯材的隔汽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注意各構件連接的觀感質量。


      5.5.7金屬面絕熱夾芯板橫向拼接的槽企口內不應有明顯的縫隙,拼接板縫應在槽企口內涂抹密封膠,并應利用緊固工具擠緊板縫;在板順向的連接處,應預留不小于20mm的縫隙,兩端夾芯板應各自固定牢固,應縫內灌制聚氨酯并應采用輔件密封封蓋。


      5.5.8金屬面絕熱夾芯板的拼接縫應平整密實,與相接的夾芯板墻面應保持順平豎直,應按設計要求在連接處預留空隙空間內灌制聚氨酯并應采用輔件密封封蓋。連接處不得出現明顯凹陷,內外包角邊連接后不得出現波浪形翹曲。


      5.5.9金屬面絕熱夾芯板與主體結構的固定應采用緊固件。當使用螺栓連接時,可采用普通扳手緊固,螺栓連接后外露絲扣不應小于2扣,連接緊固點處夾芯板表面不應出現凹陷。螺栓緊固應在螺母與夾芯板間設置鋼墊圈,并宜加設橡膠墊片增加隔汽功能。


      5.5.10金屬面絕熱夾芯板安裝時應隨時檢查墻面的平整度,未達到要求應立即進行重做調整。


      5.5.11金屬面絕熱夾芯板的拼接或插接應平整,板縫應均勻、嚴密,板縫表面均應按設計要求涂抹密封膠。


      5.5.12金屬面絕熱夾芯板上安裝吊掛件時,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與主體結構相連,不得僅與夾芯板表面金屬板固定。


      5.5.13金屬面絕熱夾芯板上穿孔安裝吊掛件時,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注意做好防冷橋處理。


      5.5.14金屬面絕熱夾芯板上線槽、接線盒應采用不燃材料且明裝,應與夾芯板的面板連接牢固,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本標準第7.1節的有關規定。


      5.5.15金屬面絕熱夾芯板驗收的主控項目檢驗內容,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夾芯板的安裝位置及排板布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夾芯板與主體結構之間的連接應牢固、穩定,連接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


      3夾芯板板縫表面應涂抹密封膠;夾芯板安裝所用密封材料的品種及密封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


      4夾芯板順向連接預留縫隙及轉角連接處預留空隙空間等處應灌制聚氨酯,且不得有空腔現象;


      5穿越夾芯板的結構構件、金屬管道,當夾芯板兩側有溫差時,隔斷冷橋的處理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


      5.5.16金屬面絕熱夾芯板驗收的一般項目檢驗內容,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夾芯板安裝應垂直、平整、位置正確,轉角應規整,板面清潔,并應無膠痕、油污,無明顯劃痕、磕碰、傷痕;


      2夾芯板工程外觀應平整、光滑、色澤一致,接縫應順直;


      3夾芯板上所開的孔洞、槽、盒等應位置準確、切割方正、邊緣整齊;


      4夾芯板板縫表面應涂抹密封膠應均勻美觀;夾芯板表面壓條應平直、接口嚴密、安裝牢固。


      5.5.17金屬面絕熱夾芯板墻體工程安裝允許偏差標準和檢驗方法應按表5.5.17中的規定執行。


      表5.5.17金屬面絕熱夾芯板墻體工程安裝允許偏差標準和檢驗方法


      注:H為墻面全高;L為墻面水平長度。


      5.5.18金屬面絕熱夾芯板吊頂(屋面)工程安裝允許偏差標準和檢驗方法應按表5.5.18中的規定執行。


      表5.5.18金屬面絕熱夾芯板吊頂(屋面)工程安裝允許偏差標準和檢驗方法


      5.5.19當夾芯板安裝質量不符合要求時,經返工重做或部分返修后,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工程,可按技術處理方案和協商文件進行驗收。


      5.6冷庫門


      5.6.1冷庫門系統可包含門樘、門扇、風幕、門簾、門斗與冷庫門口地坪防凍。冷庫門的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冷藏庫門》SB/T10569的規定。冷庫門的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5.6.2冷庫門進場后,應對其外觀、品種,規格及附件等進行檢查驗收,并應對質量證明文件進行核查。


      5.6.3冷庫門安裝工程的檢驗批劃分及檢查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同一廠家的同一品種、類型、規格的冷庫門每10槿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橙也應為一個檢驗批;


      2對于異形或有特殊要求的冷庫門,檢驗批的劃分應根據其特點和數量,由監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協商確定;


      3冷庫門每個檢驗批應抽查50%,并不宜少于5橙,不足5橙時應全數檢查。


      5.6.4冷庫門的密封性、保溫隔熱性能、開啟及關閉的靈敏性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產品標準。


      5.6.5冷庫門施工安裝中,應對門框與墻體接縫處及門框底部地面下的保溫材料填充做法按設計要求及有關技術要求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應有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


      5.6.6密封條安裝位置應正確,鑲嵌牢固,接頭處不得開裂。關閉門時密封條應接觸嚴密,不應有縫隙現象。


      5.6.7冷庫門內側應設有逃生裝置,在逃生裝置附近應設有帶熒光的逃生裝置使用圖解。電動冷庫門的電控單元應設有電機過載保護、漏電保護、關門防夾裝置。


      5.6.8庫溫低于﹣5℃的冷間,冷庫門周邊應有防結露和凍粘措施;冷庫門周邊的防結露和凍粘電加熱裝置應采用自限溫型電熱絲或帶有自限溫裝置的電熱絲,一般電熱絲最高溫度不宜大于70℃,所用電壓應是安全電壓。


      5.6.9冷庫門安裝應位置準確、安裝牢固,并應開、關靈活,關閉嚴密。門表面應潔凈、平整、光滑、色澤一致,無銹蝕、劃痕、碰傷。


      6制冷工程


      6.1一般規定


      6.2制冷設備安裝


      6.3閥門、過濾器、自控元件及儀表安裝


      6.4制冷管道加工、制作與安裝


      6.5制冷系統吹掃與排污


      6.6制冷系統檢查和試驗


      6.7制冷設備和管道的防腐及絕熱


      6.8制冷劑充注及回收


      6.9制冷系統試運轉


      6.10工程驗收


      6.1一般規定


      6.1.1除冷庫制冷系統,其他非冷庫制冷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可按本章規定執行。


      6.1.2制冷系統所采用的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制冷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制冷劑編號方法和安全性分類》GB7778規定的A1類制冷劑標準。


      6.2制冷設備安裝


      6.2.1制冷設備基礎應按設計文件要求制作,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的有關規定。


      6.2.2活塞式和螺桿式制冷壓縮機(機組)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出廠時已經經過檢測、采用防銹密封等保護措施并且安裝前保護措施完好的壓縮機(機組)可直接安裝,保護措施失效或者壓縮機(機組)有明顯缺陷時應進行檢查,在確認其符合設備制造廠商出廠標準后方可安裝;


      2制冷壓縮機(機組)就位前應檢查其基礎及地腳螺栓孔的位置,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的方位;應按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的連接方式安裝在基礎、支架和吊架上,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無要求時不應采用焊接;


      3安裝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當需要調平時,應采用墊鐵;


      4制冷壓縮機(機組)安裝過程中應保持機體平穩,不應超過設備技術文件限制的傾斜角度,不得倒置。


      6.2.3制冷系統內的中間冷卻器、液體分離器、油分離器、儲液器、低壓循環儲液器、集油器、冷風機、冷凝器等制冷輔助設備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出廠時已經清潔合格、采用防銹密封等保護措施并且安裝前保護措施完好的輔助設備可直接安裝,保護措施失效或者制冷輔助設備有明顯缺陷時應進行單體吹污和氣密性試驗。吹污可用0.8MPa(表壓)的干燥壓縮空氣進行,次數不應少于3次,并應直至無污物排出為止。氣密性試驗壓為應按設計文件或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


      2制冷輔助設備就位前應檢查基礎及地腳螺栓孔的位置,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的方位;應按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的連接方式安裝在基礎、支架和吊架上,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無要求時不應采用焊接。


      3安裝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安裝在基礎上的設備需要調平時,非低溫設備應采用墊鐵,低溫設備支座的制作應符合設計文件或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當采用墊木時,墊木應經過防腐處理;采用吊架安裝的設備,吊架的各吊桿應具有垂直調節功能,螺桿固定端應能鎖緊。


      4帶有油包或放油口的臥式設備的安裝,應以0.2%的坡度或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的坡度坡向油包或放油口一方。


      5屬于壓力容器的設備不得現場制作。


      6屬于壓力容器的設備安裝、改造和維修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21的有關規定。


      7蒸發式冷凝器、冷風機等帶有水盤的設備宜在水盤試漏合格后安裝,現場補漏不應損壞原有保溫、防腐層。


      8蒸發式冷凝器、冷風機等帶有布水器、水盤的設備安裝精度應保證布水均勻、排水流暢。


      6.2.4組合裝置和需要現場組裝的組合裝置的安裝應符合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


      6.2.5非組合裝置內的制冷劑泵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的有關規定。


      6.2.6四重管式空氣分離器應水平安裝,氨液進口端應高于其另一端,坡度應控制在2%。


      6.2.7冷排管的制作與安裝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和下列規定:


      1加工制作應符合本標準第6.4.1條~第6.4.4條的規定;


      2彎頭、封頭等管件應采用工廠生產的成品管件;


      3集管上的開孔應采用機械加工工藝,不得采用氣割工藝;


      4采用碳鋼和低合金鋼管制作的冷排管的外表面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防腐,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可在其外表面涂刷防銹漆兩道,涂層應完整,無流淌、皺紋、氣泡等缺陷;


      5冷排管應按本標準第6.5.1條、第6.5.2條、第6.5.5條的規定進行吹掃與排污,并應按本標準第6.6.3條~第6.6.10條的規定進行壓為試驗、泄漏試驗和真空度試驗;


      6冷排管制作與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2.7的規定。


      表6.2.7冷排管制作與安裝的允許偏差


      6.2.8制冷壓縮機(機組)和輔助設備的操作、檢修平臺和爬梯應按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制作和安裝,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無要求時,不應利用制冷壓縮機(機組)和輔助設備作為支撐,不得直接焊接在制冷壓縮機(機組)和輔助設備上。


      6.3閥門、過濾器、自控元件及儀表安裝


      6.3.1閥門、過濾器、自控元件及儀表的型號、規格及各項參數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


      6.3.2截止閥、節流閥、止回閥、自動控制閥的閥體、過濾器安裝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閥門安裝使用維護一般要求》GB/T24919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包裝完好,進出口密封性能良好,經檢查無銹蝕,無明顯缺陷,并在其保用期內的閥門按現行國家標準《壓為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4部分:制作與安裝》GB/T20801.4的有關規定抽查合格后可直接安裝,不符合該條件的閥門應拆卸、清洗,更換破損和失效元件,并應按設計文件和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壓力和密封試驗,試驗不合格的不得進行安裝;


      2止回閥和自動控制閥閥芯、過濾器濾芯的安裝應在系統排污后進行,閥芯不可拆卸或按技術文件的要求不宜拆卸時,應采取防止閥芯在安裝和排污過程中損壞的措施;


      3閥門成排安裝時,閥門手輪的中心宜在同一直線上;


      4低溫設備需要現場安裝的閥門、過濾器應按設計要求預留保冷層厚度,不應埋入保冷層內。


      6.3.3壓力、溫度、液位、流量等自控元件及儀表,自動控制閥的控制和執行器安裝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093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包裝完好,進出口密封性能良好,經檢查無銹蝕,無明顯缺陷,并在保用期內的自控元件及儀表,自動控制閥的控制和執行器可直接安裝;不符合該條件的自控元件及儀表,自動控制閥的控制和執行器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093的有關規定試驗,試驗不合格的不得安裝;


      2需要現場安裝的報警裝置在安裝前應進行靈敏性檢驗;


      3低溫設備需要現場安裝的自控元件及儀表應按設計要求預留保冷層厚度,不應埋入保冷層內;


      4設備需要現場安裝的液位計或液位傳感器應按照設計和技術文件的要求確定基準位置;


      5低溫設備需要現場安裝的液位計或液位傳感器應在保冷施工前標定、記錄基準位置;


      6設計無要求時,冷間內溫度計或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應無遮擋、不受局部熱源和冷源的影響。


      6.3.4安全閥安裝應符合設計和技術文件要求,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4部分制作與安裝》GB/T 20801.4和《安全閥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ZF001的有關規定。安全閥的整定壓力應符合設文件要求。鉛封完好、無銹蝕、無明顯缺陷的安全閥在校驗期內可直接安裝。


      6.3.5壓力表安裝應符合設計及技術文件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鉛封完好、無銹蝕、無明顯缺陷的壓力表在校驗期內可直接安裝;


      2氨制冷系統應采用氨專用壓力表;


      3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4。


      6.4制冷管道加工、制作與安裝


      6.4.1嚴禁在管道內有壓力、制冷劑未清理干凈的情況下進行焊接作業。


      6.4.2管道安裝前應清理干凈,當無特殊要求時,氨制冷系統管道內部處理等級不應低于Sa2或St2,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和二氧化碳管道內部處理等級不應低于Sa3或St3。


      6.4.3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加工、制作與安裝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5023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內壓力管道的加工、制作與安裝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4部分:制作與安裝》GB/T20801.4和《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D0001的有關規定。


      2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中碳鋼和低合金鋼管道應采用氬弧焊封底、手工電弧焊蓋面的焊接方法或全部采用氬弧焊接。每條焊縫施焊時,應1次完成。所用氬氣純度應在99.96%以上,含水量應小于20mg/L。


      3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焊縫的補焊次數不應超過2次,否則應割去或更換管子重焊。


      4管道所有密封材料不應與管道內的制冷劑、載冷劑和冷凍油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


      6.4.4管道施工現場應采取防火措施。


      6.5制冷系統吹掃與排污


      6.5.1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應采用干燥壓縮空氣或氮氣吹掃,吹掃氣體的表壓可為0.8MPa。


      6.5.2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吹掃與排污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50235的有關規定,系統中壓力管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4部分:制作與安裝》GB/T20801.4的有關規定。


      6.5.3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吹掃與排污時可使用制冷設備存儲吹掃氣體,吹掃與排污氣流不應經過和進入沒有配置排污口的制冷設備。


      6.5.4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應在氣密試驗完成后,可利用氣密試驗氣體的余壓對制冷系統進行最后的排污。


      6.5.5吹掃過程中當目測排氣無煙塵時,應在距排氣口300mm處設置貼有白布或白色涂料的木質靶板檢驗,5min內靶板上無鐵銹、塵土、水分及其他雜物應為合格。


      6.5.6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排污潔凈后,應拆卸可能積存污物的閥體,將其清洗干凈后再安裝。


      6.6制冷系統檢查和試驗


      6.6.1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的外觀檢查、焊接接頭檢查、硬度檢查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5023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中壓力管道檢查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D0001和《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5部分:檢驗與試驗》GB/T20801.5的有關規定;,L


      2當設計文件對管道焊縫檢查等級無要求時,設計溫度低于﹣20℃的管道應為Ⅰ級,其他設計溫度的氨和二氧化碳管道應為Ⅲ級、鹵代烴及其混合物管道應為Ⅳ級。


      6.6.2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應進行壓力試驗,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應進行泄漏試驗和真空度試驗。


      6.6.3氣體壓力試驗時應劃出作業區的邊界,無關人員嚴禁進入試壓作業區內。


      6.6.4氨制冷系統管道的壓力試驗和泄漏試驗應采用干燥壓縮空氣或氮氣,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制冷、載冷系統管道的壓力試驗和泄漏試驗宜采用氮氣。


      6.6.5壓力試驗、泄漏試驗和真空度試驗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及國家現行標準《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 D0001和《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5部分:檢驗與試驗》GB/T20801.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系統壓力試驗時,設計壓力小于試驗壓力的制冷壓縮機(機組)、制冷劑泵等設備、安全閥在試驗期間應隔離,玻璃板液位計等自控元件及儀表在開始試壓前應隔離,待系統壓力穩定后再緩慢開啟其與系統連通的閥門;


      2泄漏試驗應在壓力試驗之后進行,可使用壓力試驗的剩余氣壓;


      3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泄漏試驗時,與外界連通的閥門應關閉,系統內的試驗壓力相同部分的閥門應全部開啟;


      4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真空試驗時,與外界連通的閥門應關閉,系統內的閥門應全部開啟。


      6.6.6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管道壓力試驗壓力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及國家現行標準《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 D0001和《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5部分:檢驗與試驗》GB/T20801.5的有關規定,氨、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統管道壓力試驗壓力不應小于表6.6.6內的壓力值。


      表6.6.6氨、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統管道壓力試驗壓力(MPa)


      注:1高壓側是指自制冷壓縮機排氣口經冷凝器、儲液器到節流裝置的入口這一段制冷管道。


      2低壓側是指自系統節流裝置出口,經蒸發器到制冷壓縮機吸入口這一段制冷管道,雙級壓縮制冷裝置的中間冷卻器的中壓部分亦屬于低壓側。


      6.6.7二氧化碳制冷和載冷系統管道壓力試驗的最小壓力應符合下列規定:


      1與熱氣融霜無關的管道應為4.5MPa;


      2與熱氣融霜有關的管道應為5.9MPa。


      6.6.8制冷系統和二氧化碳載冷系統泄漏試驗壓力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及國家現行標準《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D0001和《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5部分:檢驗與試驗》GB/T20801.5的有關規定,氨、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統管道泄漏試驗壓力不應小于表6.6.8內的壓力值。


      表6.6.8氨、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統管道泄漏試驗壓力(MPa)


      注:1高壓側是指自制冷壓縮機排氣口經冷凝器、儲液器到節流裝置的入口這一段制冷管道。


      2低壓側是指自系統節流裝置出口,經蒸發器到制冷壓縮機吸入口這一段制冷管道,雙級壓縮制冷裝置的中間冷卻器的中壓部分亦屬于低壓側。


      6.6.9二氧化碳制冷和載冷系統泄漏試驗的最小壓力應符合下列規定:


      1與熱氣融霜無關的管道應為3.9MPa;


      2與熱氣融霜有關的管道應為5.1MPa。


      6.6.10真空試驗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絕對壓力不應超過5kPa。


      6.7制冷設備和管道的防腐及絕熱


      6.7.1制冷設備和管道的防腐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工業設備及管道防腐蝕工程施工規范》GB50726的有關規定。


      6.7.2制冷設備和管道的絕熱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施工規范》GB50126的有關規定。


      6.7.3制冷設備和管道保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為±5mm;防潮層應連續,不應中斷。


      6.7.4制冷設備上的銘牌、閥門、過濾器、管件、自控元件及儀表不應埋入制冷設備的保冷層內。


      6.8制冷劑充注及回收


      6.8.1制冷劑的充注應在制冷系統壓力試驗、泄漏試驗和真空度試驗合格,并應在制冷系統整體保冷工程完成并經檢驗合格后進行,充注前應將制冷系統抽真空,真空度應符合本標準第6.6.10條的規定。


      6.8.2制冷系統充注的氨制冷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液體無水氨》GB536中一等品指標的有關規定。


      6.8.3制冷系統充注的二氧化碳制冷、載冷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高純二氧化碳》GB/T23938的有關規定,純度指標不應低于99.995%。


      6.8.4制冷劑的充注量和充注口應符合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充注應逐步進行,當制冷系統內的壓力升至0.1MPa~0.2MPa時,應對制冷裝置進行全面檢查,無異常情況后,可繼續充注制冷劑;首次充注量可按設計文件規定量的70%左右進行,待制冷系統運行一段時間,應根據制冷系統各設備的液位,再補充制冷劑,直到制冷系統能夠在設計工況穩定工作;應準確記錄制冷系統的制冷劑總體充注量,數據應精確到千克。


      6.8.5二氧化碳制冷、載冷系統應先充注二氧化碳氣體,應在系統內壓力高于二氧化碳三相點后充注二氧化碳液體。


      6.8.6系統內的鹵代烴及其混合物制冷劑嚴禁直接向外排放,應使用專用回收裝置回收。


      6.8.7回收的非共沸鹵代烴混合物制冷劑,應經過處理或再生,并應經過檢驗合格后才能重復使用;回收的鹵代烴制冷劑和共沸鹵代烴混合物制冷劑,可經專用凈化設備過濾、凈化后在原制冷系統重復使用。


      6.8.8制冷系統內的氨制冷劑直接向外排放時不應危害周邊環境,應采用鋼瓶或槽車回收,回收的氨制冷劑可在原制冷系統直接使用。


      6.9制冷系統試運轉


      6.9.1制冷系統試運轉應按設計文件和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氨制冷系統應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勞動防護裝備配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1651的有關規定;


      2制冷壓縮機(機組)、制冷劑泵、冷凝器風機、冷卻設備風機等單體制冷設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的有關規定,試運轉應正常;


      3閥門、過濾器、自控元件及儀表應安裝和調試完畢,工作狀態應正常;


      4制冷系統已經充注了試運轉所需的制冷劑,各單體制冷設備內的液態制冷劑液位應符合使用要求;


      5為制冷系統配套的冷卻水系統應安裝和調試完畢,工作狀態應正常;


      6為制冷系統配套的供配電系統應安裝和調試完畢,工作狀態應正常;


      7為制冷系統配套的安全保護裝置應安裝和調試完畢,工作狀態應正常;


      8制冷設備和管道的基礎、支座、支吊架應制作和調整完畢,工作狀態應正常;


      9冷庫降溫過程可與制冷系統試運轉同步進行。


      6.9.2制冷壓縮機(機組)應逐臺帶負荷試運轉,每臺壓縮機(機組)最后一次連續運轉時間不宜少于24h,每臺壓縮機(機組)累計運轉時間不宜少于48h,各項運轉參數應符合設計文件和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6.9.3冷卻設備應逐臺帶負荷試運轉,試運轉期間相應冷間的溫度降不應超過冷庫降溫步驟規定的幅度。


      6.9.4冷凝器應逐臺帶負荷試運轉,試運轉期間應能夠持續穩定運行,各項運轉參數應符合設計文件和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6.9.5制冷劑泵應逐臺帶負荷試運轉,試運轉期間應能夠持續穩定運行,各項運轉參數應符合設計文件和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6.9.6中間冷卻器、液體分離器、油分離器、貯液器、低壓循環貯液器、冷凝蒸發器、干燥過濾器、不凝性氣體分離器等制冷輔助設備應帶負荷試運轉,試運轉期間應能持續穩定運行,液位、壓力、溫度(溫差)等運行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


      6.9.7制冷系統內具備運行條件的閥門、自控元件及儀表應逐個或逐回路帶負荷調試,功能應符合設計文件和其技術文件的要求;對于不具備運行條件的閥門、自控元件及儀表,宜逐個或逐回路模擬調試。


      6.9.8對于配置自動檢測裝置的制冷系統,試運轉期間自動檢測裝置應能夠按照設計要求持續穩定運行,所檢測的數據不應相互矛盾或與實際情況不符。


      6.9.9對于配置自動控制系統的制冷系統,自動控制系統應逐項帶負荷調試,功能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


      6.9.10對于配置空氣分配系統的冷間,空氣分配系統應逐個帶負荷調試,功能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


      6.9.11制冷系統試運轉的所有過程及參數應記錄制冷系統試運轉的所有過程及其參數,并應評判是否合格。


      6.9.12制冷系統試運轉合格后,應將系統內過濾器的濾網拆下,清洗干凈后再安裝。


      6.10工程驗收


      6.10.1冷庫溫度應降到設計要求,并且持續穩定運行5d后,制冷系統方可辦理工程驗收。


      6.10.2未辦理工程驗收的制冷系統不應在冷庫生產經營時使用。


      6.10.3工程驗收時施工單位應提交下列資料:


      1設備開箱檢查記錄及設備技術文件,設備出廠合格證、檢測報告等;


      2制冷系統用閥門、過濾器、自控元件及儀表等出廠合格證、檢驗記錄或調試合格記錄等


      3制冷系統主要材料的各種證明文件;


      4機器、設備基礎復檢記錄及預留孔洞、預埋件的復檢記錄;


      5隱蔽工程施工記錄及驗收文件:


      6設備安裝重要工序施工記錄


      7管道檢查和檢驗記錄;


      8制冷系統吹掃、排污工作記錄;


      9制冷系統壓力試驗、泄漏試驗和真空度試驗記錄;


      10制冷劑充注和制冷系統試運轉工作記錄;


      設計修改通知單,竣工圖;


      施工安裝竣工報告等其他有關資料。


      6.10.4工程驗收時制冷系統應完成下列調試工作并應符合設計要求:


      1制冷系統所有安全保護裝置的調試和保護參數設置;


      2制冷系統所有手動和自動控制裝置的調試和控制參數設置;


      3對于配置中央級監控管理系統的制冷系統,中央級監控管理系統的調試和各項參數設置。


      6.10.5對于制冷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宜進行現場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6.10.6制冷系統性能指標的檢測和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冷間內溫度和溫度分布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冷庫熱工性能試驗方法第1部分:溫度和濕度檢測》GB/T30103.1的有關規定進行檢測;


      2冷間內風速和風速分布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冷庫熱工性能試驗方法第2部分:風速檢測》GB/T30103.2的有關規定進行檢測;


      3冷間冷卻設備和冷凝器的實際換熱量,制冷壓縮機制冷量可采用焓差法檢測和計算;


      4各蒸發溫度系統的制冷系數應按各蒸發溫度系統在設計工況的制冷量與相關制冷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和制冷劑循環泵的軸功率和的比值計算,各設備軸功率應按其在設計工況運行時的電機實際功率取值。


      7設備工程


      7.1電氣與制冷控制系統


      7.2給水排水系統


      7.3供暖、通風、空調和地面防凍系統


      7.1電氣與制冷控制系統


     ?、褚话阋幎?/p>


      7.1.1電氣工程施工及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的有關規定。


      7.1.2制冷檢測儀表和控制系統應在冷庫溫度降到設計要求,連續開通投入48h運行正常后,可進行交接驗收。制冷檢測儀表和控制系統工程的施工及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093的有關規定。


     ?、虿牧?、設備及施工安裝要求


      7.1.3電氣設備和材料應與冷庫內各不同建筑環境分類和食品衛生要求相適應。


      7.1.4施工安裝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及設備應具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格型號及性能檢測報告應符合設計要求。


      7.1.5電氣箱、柜及二次回路接線的安裝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及二次回路接線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71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穿堂、站臺等容易結露場所安裝的電氣箱、柜應采取防止凝露沿墻面、電纜托盤、穿線管等進入的措施;


      2穿堂、站臺等潮濕或容易結露場所安裝的電氣箱、柜,母線搭接面應處理后搪錫,并應均勻涂抹電力復合脂;


      3二次回路接線應緊密、無松動,當采用多股軟銅線時,線端應采用相應規格的接線耳與接線端子相連。


      7.1.6電纜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和《1kV及以下配線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GB5057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線(纜)在冷間內敷設時不宜有中間接頭,確有需要時,中間接頭宜采用焊接,并且采用無腐蝕焊藥;


      2電線(纜)進出冷間等潮濕場所安裝的接線箱(盒)、電氣箱、柜應穿保護管,并應通過連接頭連接;接線完成后,保護管管口應密封,并應做好進出電線(纜)的隔汽和防水處理


      3電氣線路穿越冷間保溫材料敷設時,應采取防火和防止產生冷橋的措施;


      4冷間內配線用鋼索應采用塑料護套鋼索;


      5冷間內的接線盒應采用密閉盒和相關配件。


      7.1.7照明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電氣照明裝置施工與驗收規范》GB50617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固定冷間內照明燈具的埋件應采取防止產生冷橋的措施;


      2冷間內安裝的燈具其及其附件、緊固件,底座和與其相連的導管、接線盒應有防腐措施;


      3冷間內安裝燈具的電纜進出線安裝完畢后,應密封封口,并應做好隔汽和防水處理;


      4開關、插座等電器配件應安裝在不燃材料上。設置開關、插座等電器配件的部位周圍應采取防火隔離措施。


     ?、篁炇?/p>


      7.1.8交接驗收時,施工安裝單位應提供自控設備參數設置表等文件。


      7.1.9配電系統的分項驗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氣線路與設備穿越冷間保溫材料處,均應做防火和防冷橋處理;


      2潮濕場所安裝的接線箱(盒)、電氣箱、柜應做好箱體及進出電線(纜)的防水密封處理;


      3冷間內安裝燈具的電纜進出線應密封接口。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檢驗數量:全數檢查。


      7.2給水排水系統


     ?、褚话阋幎?/p>


      7.2.1冷庫給水排水系統的施工安裝及驗收應包括冷庫循環冷卻水系統、沖霜水系統、室內給水排水系統、室外給水排水管網及冷庫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施工安裝及驗收。


      7.2.2冷庫室內給水排水系統及室外給排水管網的施工安裝及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有關規定。


      7.2.3冷庫循環冷卻水、沖霜水系統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50235、《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184、《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及《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平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有關規定。


      7.2.4冷庫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施工安裝及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1的有關規定。


     ?、虿牧?、設備及施工安裝要求


      7.2.5與冷卻塔、蒸發式冷凝器、制冷壓縮機、空氣冷卻器(冷風機)、水泵及水處理裝置等設備相連接的管道、閥門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5023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有與設備連接的管路應具有獨立、牢固的支承,以消減管路的振動和防止管路的重量壓在設備之上;進出設備的管道應有各自的支架,有關設備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2管道內部和管端應清洗潔凈,清除雜物;密封面和螺紋不應損傷;


      3相互連接的法蘭端面應平行;螺紋管接頭軸線應對中,不應借法蘭螺栓或管接頭強行連接;


      4管道與有關設備連接后,應復檢設備的原找正精度,當發現管道連接引起偏差時,應及時調整管道;


      5管道與設備連接后,不應在其上進行焊接和氣割;


      6連接設備進出水管道的直徑不應小于設備的入口和出口直徑,當采用變徑管時,變徑管的長度不應小于大小管徑差的5倍~7倍;


      7工藝流程和檢修需要的閥門、器材應按設計需要設置;


      8沖霜給水支管上宜設置調試用閥門及壓力表;


      9循環水系統、沖霜水系統宜選用焊接鋼管或鍍鋅鋼管。


      7.2.6當從庫區給水管道直接向循環冷卻集水盤(池)補水時,補水管道出口與循環冷卻集水盤(池)溢流水位之間垂直空氣間隔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不宜小于出口管徑的2.2倍,且最小間隙不宜小于150mm,同時補水管應設置有防倒流污染的裝置。


      7.2.7沖(融)霜排水管道排出口應設置水封或水封井;不同溫度冷間的沖(融)霜排水在接入排水干管前應設置水封裝置;多層冷庫中沖(融)霜排水在接入排水立管前應設水封裝置;冷風機水盤排水、蒸發式冷凝器排水不得與污水管道系統直接連接,應采取間接排水的方式。


      7.2.8當給水排水管道穿越冷間及庫體保溫隔熱材料時,庫體保溫隔熱層內外兩側管道防冷橋保溫的長度均不應小于1.5m,保溫做法及厚度應符合設計有關要求。


      7.2.9生活給水排水管道及消防給水管道穿越普通墻體及樓板處應設鋼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內,鋼制套管應與墻面或樓板底面平齊,用于生活給水排水管道的鋼制套管上部應高出樓層地面20mm,用于消防給水管道的鋼制套管上部應高出樓層地面50mm。管道與套管四周間隙應使用不燃絕熱材料填塞緊密。給水排水管道的隔熱層在穿越冷間隔墻時不得中斷,管道施工完成后,應做好給水排水管道與冷間墻洞之間的保溫封堵處理。


      7.2.10冷間內及冷庫穿堂的給水排水管道明露部分應采取防結露保溫措施;其他明露的給水排水管道及管道支架、吊架均應做防腐處理,當設計文件無明確規定時,采用防銹漆打底,調和漆罩面的防腐處理方法。


      7.2.11冷間內地面下設置的沖霜水排水管,按設計要求采用排水鑄鐵管時,支管與干管連接宜采用順水連接,在一定位置上應設置檢查口。


      7.2.12冷庫給水排水施工安裝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及設備應具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格型號及性能檢測報告應符合設計要求。


     ?、篁炇?/p>


      7.2.13冷卻塔、水泵、水處理裝置等設備在就位前,設備基礎位置、尺寸、標高、混凝土強度和安裝螺栓孔位置應符合設備安裝及設計的有關要求,并應按照產品說明書檢查設備的技術參數。


      7.2.14沖霜給水管的泄空坡度應滿足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沖霜給水管的泄空坡度不宜小于3%,且沖霜給水管的最小泄空坡度不宜小于沖霜排水管的坡度。沖(融)霜排水管道的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表7.2.14的規定。


      表7.2.14沖(融)霜排水管道的坡度


      檢驗方法:水平尺、拉線尺量檢查。


      7.2.15給水管道的水壓試驗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各種材質的給水管道系統試驗壓力均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消防噴淋給水管的水壓試驗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1的有關規定執行。


      檢驗方法:鋼管或復合管道系統在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壓力檢查,壓力應不降,且不滲不漏;塑料管道系統在試驗壓力下穩壓1h,壓力降不得超過0.05MPa,然后在工作壓力1.15倍狀態不穩壓2h,壓力降不得超過0.03MPa,連接處不得滲漏。


      7.2.16埋地沖霜排水管在隱蔽前應做灌水試驗,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有關規定。


      7.2.17空氣冷卻器(冷風機)沖霜給水裝置前的揚程應滿足設備要求,同時不應小于0.049MPa,且不宜大于0.2MPa,沖霜給水支管上宜設置有調試用閥門及壓力表。


      7.3供暖、通風、空調和地面防凍系統


     ?、褚话阋幎?/p>


      7.3.1供暖工程的施工及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有關規定。


      7.3.2通風、空調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的有關規定。


     ?、虿牧?、設備及施工要求


      7.3.3乙二醇溶液管道系統,不應使用鍍鋅管道及配件。


      7.3.4冷間內的通風管道、閥門及其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7.3.5施工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及設備應具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格型號及性能檢測報告應符合設計要求。


      7.3.6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空調末端設備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保持水平??照{末端設備的支吊架應牢固、可靠。冷凝水系統采用充水試驗,應以不滲漏為合格。


      2空調冷媒管道穿越墻體或樓板處應設鋼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內,鋼制套管應與墻體飾面或樓板底部平齊,上部應高出樓層地面20mm~50mm,并不得將套管作為管道支撐。管道與套管四周間隙應使用不燃絕熱材料填塞緊密。


      3通風管道穿越冷間的保溫墻體時,通風管道與墻體間的孔隙應采用與冷間墻體相同的保溫材料封堵嚴密,并應按要求做好絕熱、隔汽及防火封堵。


      4排煙管道穿越穿堂墻體或樓板處應采用不燃保溫材料進行隔熱,保溫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


      7.3.7冷庫工程冷間地面下防凍自然通風管的管徑、間距和坡度及坡向應符設計要求。


      7.3.8冷庫工程冷間地面下土建風道應在合適的位置設出入口,出入口附近宜設集水坑,風道地面應坡向集水坑。


      7.3.9冷庫工程冷間地面下防凍架空層的高度、通風窗的位置及尺寸、架空層地面坡度、集水坑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7.3.10冷庫工程冷間地面內防凍加熱盤管管材的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加熱管不得暴曬、雨淋,宜儲存在40℃以下、避免因環境溫度和物理壓力受到損害的場所;


      2不得刮、壓、折管材和管件,避免管材和管件受到任何損傷;


      3應防止油漆、瀝青或其他化學溶劑接觸污染加熱管的表面;


      4施工過程中,人員不得踩踏加熱管。


      7.3.11冷庫工程冷間地面內防凍加熱盤管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現場鋪設的加熱盤管在敷設前,應根據施工圖核定管道的選型、管徑、壁厚、間距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應對管道的外觀質量和管內是否有雜質等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再進行施工。


      2加熱盤管應按照施工圖紙設計的定位尺寸進行敷設,同一通路的加熱管宜保持水平,不應出現可能集氣的拐點。管道安裝間斷和完畢時,敞口處應隨時封堵。


      3冷間地面下敷設的加熱盤管不應有接頭。在鋪設過程中管道出現死折、滲漏等現象時,應整根更換,不應拼接使用。


      4加熱管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管外徑的6倍。


      5加熱管彎曲時,圓弧頂部應固定,不應出現死折;圓弧兩端宜設固定點。直管段部分固定點間距不宜大于700mm,彎曲管段部分固定點間距不宜大于300mm。


      6加熱管穿墻處或出地面處應設置硬質套管,套管應超出墻兩側或高出地面150mm。


      7加熱管安裝完畢后應進行水壓試驗。加熱管水壓試驗和安裝驗收合格后,在有壓狀態下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8混凝土板或填充層施工過程中,應保證加熱管內的水壓不低于0.6MPa,養護過程中,系統壓力應保持不小于0.4MPa。


      7.3.12冷庫工程冷間地面防凍加熱盤管的分水器和集水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分水器和集水器應加以固定,中心距地面宜為1000mm~1200mm;


      2加熱管與分水器和集水器、閥門及管件連接,應采用雙密封卡套式、卡壓式或滑緊冷擴式擠壓夾緊連接。


      7.3.13加熱盤管與分水器和集水器牢固連接后,或在混凝土澆筑層養護期后,應對加熱管每一通路逐一進行沖洗,至出水清凈為止。


      7.3.14環境溫度低于5℃時,不宜進行地面加熱管道系統的施工,環境溫度低于0℃時,不應進行施工。


      7.3.15冷庫工程冷間地面內防凍加熱盤管水壓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加熱管在澆筑混凝土板或填充層之前和混凝土板或填充層養護期滿之后,應分別進行水壓試驗;


      2試驗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試驗壓力應為1.5倍工作壓力,且不得小于0.6MPa。管道系統應緩慢升壓,升壓時間不得小于15min,壓力升至試驗壓力下穩壓10min,壓力降不得大于0.02MPa,然后降壓至工作壓力的1.15倍,穩壓2h,外觀檢查無滲漏應為合格。


      7.3.16冷庫工程冷間地面內防凍加熱盤管系統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各環路流量控制和監測裝置應運行正常,流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2供液溫度不宜大于10℃;


      3各測溫點溫度不得小于2℃;


      4閥門應開啟靈活、關閉嚴密。


     ?、篁炇?/p>


      7.3.17加熱管材質、管徑、壁厚、間距、彎曲半徑及分水器和集水器、流量計、閥門的規格及相關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本標準第7.3.11條、第7.3.12條的規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資料和隱蔽前現場查看。


      檢驗數量:全數檢查。


      7.3.18冷間地面內敷設的加熱盤管不應有接頭和可能集氣的拐點,管道不應出現死折、滲漏等現象。


      檢驗方法:隱蔽前現場查看。


      檢驗數量:全數檢查。


      7.3.19加熱管安裝完畢且第一次試壓合格,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按隱蔽工程要求,組織各有關人員進行中間驗收。


      7.3.20冷庫工程地面溫度監測裝置和流量監測裝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現場查看。


      檢驗數量:全數檢查。


      7.3.21地面內防凍加熱管系統水壓試驗應符合本標準第7.3.16條的規定。


      檢驗方法:現場觀察。


      檢驗數量:全數檢查。


      7.3.22通風管道和排煙管道穿墻或樓板處的縫隙填充應符合本標準第7.3.6條第3款和第4款的規定。


      檢驗方法:隱蔽前現場查看。


      檢驗數量:全數檢查。


      7.3.23冷庫工程冷間地面下防凍地面的墊層、隔汽層、保溫隔熱層、地下土建風管道的驗收應符合本標準第4.6節的有關規定。


      本標準用詞說明


      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引用標準名錄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 50003


      《冷庫設計標準》GB 50072


      《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093


      《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施工規范》GB 5012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及二次回路接線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71


      《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184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 50205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


      《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


      《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 50235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1


      《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


      《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411


      《1kV及以下配線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GB 50575


      《建筑電氣照明裝置施工與驗收規范》GB50617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GB50720


      《工業設備及管道防腐蝕工程施工規范》GB50726


      《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1022


      《低溫環境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 51081


      《液體無水氨》GB 536


      《增強材料機織物試驗方法第5部分:玻璃纖維拉伸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的測定》GB/T 7689.5


      《制冷劑編號方法和安全性分類》GB 7778


      《增強制品試驗方法第3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GB/T 9914.3


      《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B/T 11651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


      《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4部分,制作與安裝》GB/T 20801.4


      《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第5部分:檢驗與試驗》GB/T 20801.5


      《建筑用金屬面絕熱夾芯板》GB/T 23932


      《高純二氧化碳》GB/T 23938


      《工業閥門安裝使用維護一般要求》GB/T24919


      《冷庫熱工性能試驗方法第1部分:溫度和濕度檢測》GB/T30103.1


      《冷庫熱工性能試驗方法第2部分:風速檢測》GB/T 30103.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


      《混凝土用水標準》JGJ 63


      《組合冷庫用隔熱夾芯板》JB/T 6527


      《砂漿、混凝土防水劑》JC 474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JC/T 984


      《噴涂聚氨酯硬泡體保溫材料》JC/T 998


      《膨脹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JG 149


      《冷藏庫門》SB/T 10569


      《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 D0001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R21


      《安全閥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ZF001


    享寧制冷---專業定制冷庫、保鮮冷庫、冷藏冷庫、冷凍冷庫、氣調冷庫和冷凍設備、速凍設備等。
    地點:上海市松江區沈磚公路5666號A座10層1003-1005室
    滬ICP備12002531號-1

    24小時咨詢熱線:

    400-021-8028

    掃描二維碼
    關注享寧官方微信滬ICP備12002531號-1

    上海市松江區沈磚公路5666號A座10層1003-1005室
    400-021-8028 24 Hours 服務
    www.getests.com
    一鍵撥打
    在線咨詢
    免費預約
    首頁

    20年冷庫規劃建設經驗

    制冷領域高薪技術企業

    免費提供方案和報價

    掃碼加微信免費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

    18017426215

    互学互鉴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少妇BBBW性大片_大众养生网